期刊简介
本刊是我国口腔颌面外科界最早的一本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口腔颌面外科及相关学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成果、新技术,以及临床经验等文摘。设有专家论坛、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总结、病例报道、综述、讲座等栏目。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读者面广,深受口腔医学院师生、口腔颌面外科和相关学科的医务人员及科技工作者的欢迎。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同济大学
出版部门: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5-497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671/R
邮发代号: 4-53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1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06.00
杂志荣誉 第二届上海市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杂志名称: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同济大学
- 国际刊号:1005-4979
- 国内刊号:31-167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胶质细胞源性的神经营养因子与运动神经损伤及再生
因外伤所致的运动神经损伤颇常见,这些损伤可导致神经所支配肌肉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虽然其伤后的治疗方法很多,但神经恢复的过程很长,效果很难确定,因此,有必要继续寻找治疗运动神经损伤的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一些能够作用于运动神经元的神经营养因子(NTF)陆续被克隆,它们已被证实对损伤的运动神经元有营养和保护作用,其作用涉及神经元的生长、分化、死亡,神经损伤修复及神经的再生等。其中胶质细胞源性的......
作者:王琛;周树夏;宋俊峰 刊期: 2001- 02
-
鼻—眶—筛骨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交通网络日益发达,工业和交通事故不断增多,颅面骨折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并出现新的趋势,即多为高速损伤,患者伤情一般比较严重,可伴有大出血、休克、颅脑和内脏等全身复合伤。面部损伤多呈全面损伤(pan-facialinjury),骨折线多不呈现典型的LeFort骨折,而是表现为多块面骨的复合骨折和眶底的爆裂骨折,例如眶—上颌—颧骨(OMZ)骨折,鼻—眶—筛骨折(naso-......
作者:叶文成;郑家伟;刘晓华 刊期: 2001- 02
-
多种维生素预防唇腭裂发生的研究进展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在新生儿的发生率因人种、民族和地区而异,约为1/500~1/1000,占所有先天性畸形的65%左右,在我国发生率约为1.82‰[1]。由于唇腭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故一直是全球范围健康保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其临床治疗已经从单一采用外科手段封闭裂隙发展到由外科、儿科、正畸科、耳鼻喉科、语音病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综合序列治疗......
作者:张诗雷;袁文化 刊期: 2001- 02
-
瘢痕增生的生物学基础及放射治疗的现状
1引言伤口的愈合是一个高度地组织编排、并被很好地协调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炎症、细胞的分裂增殖、基质的沉积以及组织的重建[1,2],并随着一种永久性瘢痕的出现而结束(胎儿例外)[3]。然而,人类皮肤损伤后的组织修复却可能产生过多的瘢痕组织,即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这两种特殊类型瘢痕有别于正常创伤愈合所形成的瘢痕[4]。电离辐射能破坏细胞,损伤小血管,抑制组织增生。为此,我们在回顾瘢痕增生的生物学基础......
作者:漆雪梅;刘流 刊期: 2001- 02
-
胸大肌双叶肌皮瓣转移一期重建颊部大型洞穿性缺损
总结应用胸大肌双叶肌皮瓣一期重建颊部大型洞穿性缺损的体会。方法所用胸大肌肌皮瓣制作成横形并列双叶瓣形式进行转移。结果16例胸大肌双叶肌皮瓣,13例全部成活,3例出现部分坏死,1例术后疤痕粘连二期松解,2例复发。结论一期重建颊部洞穿性缺损,胸大肌双叶肌皮瓣仍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作者:李家锋;邢树忠;陶震江 刊期: 2001- 02
-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对青年人生理切牙乳突、腭皱的测量
目的为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全口义齿磨光面外形的设计与制作提供测量方法和基础数据。方法25岁以下青年人400名,灌取上颌模型,利用自行设计的多媒体计算机诊断与预测系统对切牙乳突与腭皱形态进行测量。结果得到切牙乳突与腭皱形态的测量方法和基础数据。结论腭皱、切牙乳突的形态有规律可循,测量值与上中切牙牙冠宽度相比,记录其相对值能科学地反映个体差异。......
作者:乔瑞科;孙杰;王丽;王新陆;高传厚 刊期: 2001- 02
-
下颌第三磨牙与下颌角区骨折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下颌第三磨牙与下颌角区骨折的关系。方法收集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1986~1995年间下颌骨骨折的住院病历及全景片,记录下颌第三磨牙与下颌角区骨折的情况,并测量下颌第三磨牙的角度和阻生程度,应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结果有下颌第三磨牙发生下颌角区骨折是没有下颌第三磨牙发生下颌角区骨折的3.86倍,而且下颌第三磨牙角度越小、阻生程度越大,越易发生角区骨折。结论下颌第三磨牙是下颌角区骨折的危险因......
作者:巴秀;李声伟;王翰章;唐子圣 刊期: 2001- 02
-
局部应用NGF对神经端侧缝合术后效果的影响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神经端侧缝合术修复后的效果的影响。方法45只SD大鼠,分为三组,失神经组:切断右侧腓总神经,并将两断端分离;NGF组:腓总神经与胫神经端侧缝合术后局部注射NGF;端侧缝合组:同前术式端侧缝合术后局部注射生理盐水代替NGF。术后1.5、3.0、4.5月每组各取5只作足迹分析、电生理及肌肉湿重测量。结果神经端侧缝合术后,足迹分析NGF组与端侧缝合组在各时间点上相关均不显......
作者:张琪;顾晓明 刊期: 2001- 02
-
口腔癌原代培养细胞MTT法药敏试验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口腔癌原代培养细胞MTT药敏试验的方法。方法采用MTT法对28例口腔癌新鲜组织和TCa8113系、ACC-2细胞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比较分析各操作步骤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MTT法能准确检测口腔癌肿瘤细胞系(株)和新鲜口腔癌组织的药物敏感性。但在后者的检测中应特别注意肿瘤组织的取材、肿瘤细胞悬液的制备、肿瘤细胞的培养、MTT的温育时间以及甲FDF5浮液的离心等操作过程。结论MTT法能......
作者:林李嵩;周晓健;陈万涛;徐;林国础 刊期: 2001- 02
-
口腔鳞癌p16基因的表达及其病理意义
目的探讨p16基因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病理意义。方法利用原位杂交和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了48例口腔鳞癌标本和6例正常口腔粘膜标本p16基因mRNA的分布和强度及p16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了p16蛋白表达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6例正常口腔粘膜p16mRNA表达均阳性;48例口腔癌标本中有21例p16mRNA表达阴性(43.7%),26例无p16蛋白表达(54.2%),其......
作者:刘刚;李金荣;张文峰;杨学文;严全梅 刊期: 2001- 02
动态资讯
- 1 乳腺癌转移至颌骨5例报告
- 2 颞肌筋膜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中应用
- 3 下颌第三磨牙截冠留根法的临床研究进展
- 4 上唇横纹肌肉瘤1例及文献复习
- 5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官方微信开通
- 6 射频治疗下唇粘液腺囊肿23例
- 7 医学论文撰写提要
- 8 腭裂修复术同期中耳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 9 颞下颌关节外科
- 10 下颌骨外旋入路切除腮腺深叶肿瘤
- 11 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在不同温度下nm23-H1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
- 12 血管化腓骨移植与下颌骨功能重建
- 13 下睑缘外眦切口切开固定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
- 14 上颌窦外提升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 15 间充质干细胞调控破骨细胞分化及功能的研究进展
- 16 《口腔肿瘤生物学-基础与临床》出版介绍
- 17 后牙即刻种植的临床观察
- 18 下颌角倒置在颞颌关节强直关节重建术中的应用
- 19 基底细胞痣综合征病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 20 Kikuchi病的临床与病理学研究进展